塑橡膠產業 2023 年第二季市場觀察
去年年底,台灣的 CEO 有近 87% 看壞 2023 年,第二季的景氣發展果然延續第一季的疲軟態勢,至今景氣仍無起色的跡象。其中因素除了大家熟知的通膨、戰爭和升息之外,還有哪些潛藏原因,導致全球景氣呈現一種看似很熱、實則冷淡的現象?面對台灣外銷訂單連續 10 個月負成長,塑橡膠製造業的反轉訊號何時來?
6 月結束代表 2023 年已經過完一半。儘管經濟部統計處尚未完全公佈 6 月份的數據,但根據財政部的進出口統計,台灣的出口數據已連 10 黑,而且市場普遍也不看好 6 月份的外銷訂單能反轉。
回到實際面感受,在與客戶接洽訪談中發現,原本預期今年在疫情日常化、邊境封控解除後,全球開始動起來拼經濟,以為只要恢復到疫情前勤跑客戶,就能很快把疫情期間的缺口補回來。但情況跟預期不大一樣。經濟活動已逐步復甦,從展覽、拜訪客戶的熱絡度來看,好像還不錯,可是在訂單上卻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解封後市場需求未回溫,塑橡膠機械出口持續下滑
據金融時報、路透社等外媒報導,德國化工龍頭巴斯夫 (BASF) 於 7 月 12 日發表聲明指出,巴斯夫第二季的息前稅前盈餘 (EBIT) 較去年同期大減 57% 至 10.1 億歐元,並表示 2023 年上半年全球化工生產明顯萎縮,工業生產成長減緩。預估今年的稅前盈餘將在 40~44 億歐元之間,遠不如 2022 年的 69 億歐元。
此外,德國特殊化學品巨頭朗盛集團 (Lanxess) 也公開表示要下修全年財測,同樣是因為全球需求未明顯升溫、客戶持續去庫存化未能挹注新訂單。
幾家指標性的大公司也都傳出財測下修的消息。巴斯夫曾經提出,歐洲存在著結構性的需求疲弱問題,原本指望在全球化工需求佔比高達 40% 的中國,能在年初解封後市場回溫,但中國的經濟卻被房市銷售大幅縮水拖累、面臨困難的通縮困境,實在很難為全球經濟帶來向上動能。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公布 6 月台灣機械設備進出口統計速報,6 月機械出口值 23.82 億美元,連續 11 個月年減,較去年同期的 30.73 億美元減少 22.5%。塑橡膠機械 6 月出口值僅 6,611 萬美元,掉出前十名之外,1~6 月年度累計總出口值為 3.87 億美元左右,在出口主要設備的第 9 名。
從全球化工幾家大廠下修財測,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數據表現不佳,再到台灣機械設備出口連續 11 個月下滑,可見景氣不好已是現實,但是什麼原因造成全球景氣無法在疫情過後回復到過往?
局勢詭譎難測,製造業上、中、下游皆難逃訂單緊縮
景氣差到什麼地步?看看最近的螺絲扣件業,訂單緊縮已經超過一年了,連連降價苦撐,沒想到端午節連假前再度傳出廠商傳真跟下游廠商要求直接降價「共體時艱」,降價幅度也不是意思意思而已,從8%起跳、更有甚者大刀一揮要砍三成,讓原本利潤空間在 10% 以下的加工廠直呼吃不消。
週休三日、四日的情況比比皆是,其實不只是螺絲螺帽業,台灣所有加工製造、機械設備組裝廠,幾乎都陷在這「寒冬」裡。這樣的情況真超出大家預料,因為製造業涵蓋很廣,以扣件業來說,素有「工業之米」之稱、百工百業都用得上螺絲螺帽,可說是景氣的領先指標,而機械組裝則稍微緩慢一些,以往景氣循環下並非所有製造業都處在相同的景氣狀況。
但這次很奇怪,製造業從上游到下游幾乎都淪陷。「根本不知道何時是盡頭,最可怕的是過去的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客訪時某位在業界已投入近 30 年的經理皺著眉頭說。「照理說就算疫情期間為了避免斷鍊多下訂的庫存,在扣件業來說應該半年就要消化的差不多了,景氣應該要回轉了,但居然也完全靜悄悄,還要一再削價保訂單,真的挺奇怪的。」
連自行車業、汽車零配件、半導體業等也都面臨大幅砍單的困境,分析訂單之所以緊縮的原因,除了通膨、原料高漲、俄烏戰爭、庫存過剩,可能還有以下的因素拖累。
需求疲軟、糧食危機、國際競爭加劇都導致景氣持續低迷
1.全球消費力下滑
7 月初台經院報告指出,歐美及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皆低於榮枯線以下,顯示全球終端消費力道疲軟,將持續影響全球製造業表現。特別是歐美消費力自疫情以來大幅低落,即便疫情緩解也不見起色,對台灣的外銷產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重傷。
2. 糧食危機威脅全球市場
對台灣而言缺蛋是最直接感受到糧食危機的事件,但對全世界來說缺最大就是小麥。因烏俄戰爭打亂全球糧食供應,推高糧食價格,再加上極端氣候的惡化,使得多處糧食產地發生浩劫,並進一步加劇世界各地的糧食缺口。你說糧食危機和咱們塑橡膠機械什麼關係?想想在餓肚子的情況下,民眾花近八成收入買食物,還有餘力買新產品?所以糧食危機也是讓消費力低迷的原因之一。
3. 升息、匯率、關稅齊漲
不單是中美貿易,世界各國盛行保護主義,築起的貿易壁壘讓本來就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台灣外銷處境更加窘迫。疫情重襲之後,斷鍊危機、能源危機、缺工缺料,在在影響著台灣的外銷出口表現。儘管全球疫情已經解封,但在美國強勢升息帶動下,各國匯率劇烈變動,對出口更為不利,再加上各國皆想把疫情的關稅缺口補回來,於是用各種名義增加關稅,使得台灣出口更為艱難。
4. 被排除在貿易協會之外,台灣出口競爭力變弱
在這一波衰退中,不論哪個產業都被迫降價以獲得訂單,可是台灣即使調降價格仍比不過大陸、越南、韓國、日本等受到貿易協定優惠的競爭國。光是低關稅甚至是無關稅,一來一往價差就有 5%~15%,讓台灣就算想降價求生也難,可以少賺但不可能賠錢賣。
延伸閱讀:2023 CHINAPLAS 展覽搶先看!從 RCEP 市場看懂參展重點
5. 國際競爭白熱化
疫情後的今年,世界國際貿易活動重新啟動,台灣廠商摩拳擦掌想趕快把業績補回來,其他國家何嘗不是?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以提高其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新技術的應用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可能使其他國家能夠生產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進而搶奪原本屬於台灣的市場份額。
6. 減塑、限塑議題升溫阻礙塑橡膠產業表現
回到我們最切身相關的塑橡膠產業,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全球減塑和限塑的聲浪因著 ESG 逐漸被重視而大大地升高。隨著歐洲喊出 2050 年達碳中和目標,各國也紛紛祭出氣候中和和減碳的目標。 6 月 22 日歐洲議會通過全球首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規,未來企業出口到歐洲市場,都必須購買 CBAM 憑證,藉此鼓勵非歐盟國家減少排放,並防止碳洩漏風險。這都大大影響全球塑橡膠產業的發展與表現,台灣也不例外。
最不想面對的『L 型反彈』,各種矛盾怪象出籠
年初學者業界還在揣測今年會是 V 型還是 U 型反轉,上半年走完,業界普遍悲觀的認為可能是最不想面對的 L 型反轉,因為不知道這樣低迷的景氣會走多久。這一波詭異讓人把不到脈的景氣低落,影響層面從原料、扣件、金屬等,到機械、半體體、紡織,再到塑膠製品、通訊、電子產品,出口都呈現衰退。
最怪異的是應該下單卻沒下單。紡織業者表示原本預期即將在 2024 年舉辦奧運的法國巴黎可能帶來新商機,以往主辦城市早就應該採購下訂單了,沒想到竟然毫無動靜,「這實在違背過去奧運的經驗值,怎麼可能到現在都沒有採購動作?」紡識業者驚訝地說。其實這樣讓眾人抓頭困惑的現象還有很多,而且充滿矛盾與衝突。
首先,是業者找不到人大喊「缺工」,失業率卻一直上升,就業市場有一堆人找不到工作。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奇怪的現象?細究原因可能是:
-
喊出缺工的大多是傳產製造業,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愛進入工廠的環境工作,還有像飯店餐飲服務業疫情期間大砍人,很多人都已經轉職,即使現在觀光人潮慢慢回來,但一下子很難把失去的人力補回。根據主計處統計,製造業缺工最嚴重,年輕人寧可在家滑手機也不想進工廠的原因,主要是低薪、沒有前景、環境太差。另外現今年輕人很多都是大學畢業,勞力型工作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較低,而且現在少子化的情況,孩子就算不工作待在家也不會餓死,甚至最近還出現「全職兒女」一詞。傳產若不轉型,這樣的情況會持續惡化。
-
另一種招不到人的是高科技人才,近來 AI 盛行,網路科技變化迭代快速,很多人才需求的職能以前連聽都沒聽過,像是今年快速竄紅的 ChatGPT 就創造出高薪的工作,例如:提示工程師或稱 AI 溝通工程師(Prompt Engineer)、AI 訓練師、人工智慧稽核員、人員智慧倫理專家和機器管理。這些都是前所未聞的工作,學校也沒有直接對應的科技,只能從現有的資工人員或跟得上變化的企劃人才,加以訓練轉型符合新職務。而且這樣的新職務還有很多職能與界線未定義,許多企業也是且戰且走,能不能迅速學習新技能來適應現今變化多端的市場,是不可避免的挑戰。
另一種矛盾現象,是展覽很熱絡,可是訂單冷清清。從前展覽人潮、參展商多寡是訂單的先行指標,但如今卻不再一樣了。我們分析今年的展覽之所以熱絡,是因為疫情期間悶太久了,終於可以出來探探市場情況了。而展商踴躍投入參展也並非真的想投資參展,主要是疫情前就訂好展覽,卻因疫情暫停不能展出,延宕至今年兌現展覽,一方面不想取消損失訂金或展位費,一方面想試探市場水溫,才造就了展覽熱潮的盛況。但這樣的「熱絡」會維持多久,我們也還在觀察中。
這波景氣衰退何時是盡頭?還有可能更慘嗎?其實出口連續10黑並不是台灣史上最長的衰退記錄。在 2016 年 6 月就曾創下連續 17 個月出口負成長,甚至比 2007 年爆發的金融海嘯所造成連續 14 個月負成長還要長。
許多經濟學者表示短期內要恢復很難,或許在第三季會因為 AI 浪潮帶出一些企業、市場受惠,有不錯的需求與訂單,但想要帶動工業、製造業恢復景氣可能還要更久。有些先行的產業可望在今年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看到曙光。
這也不難理解,疫情之於全球市場經濟是極大的創傷,即使疫情已經趨緩,想要回復到疫情前需要一段長時間的修復。而這段期間新的變因又不斷出現,想回到從前是緣木求魚。未來將會創造新的商業秩序、新的榮景,可以說現在是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就看誰能把握這個反轉的時機。
危機中的轉機,台灣傳產也能靠 AI、靠 ESG 翻轉企業命運
總括來說,台灣塑橡膠廠商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產品質量和研發能力,並整合各種行銷策略,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提高的需求,提高自身市場佔有率和綜合競爭力。
儘管塑橡膠市場面臨著眾多挑戰,但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進步,市場也同時存在著許多機遇。企業應該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加快轉型升級,以滿足市場需求,獲取更大的商機。